【LOFTER城市摄影大赛】游走在纽约的当下

1947年,波伏娃结束了在美国的旅行写下这样一段话:“……我常觉得就连美国人存在的时间都是抽象的。他们尊重过去,但只把它当成防腐处理过的纪念物;对美国人而言,统和活生生的过去与现在是个陌生概念。他们只想知道从时间河流切离出来的现在……”

瑞士美度表为期12周的“灵感源于建筑”全球之旅全面起航,环游全球12座各具特色的灵感之城,寻找瑞士美度表下一枚腕表的灵感建筑所在地。受瑞士美度腕表和LOFTER邀请,和大家分享纽约——这座魔幻城市背后的模样。

在纽约旅行,眼前所见皆是这个世界上最大都市的种种繁华,纸醉金迷的第五大道、高耸云集的摩天大厦、搜罗自别国的价值连城的文物、最超前的当代艺术,每一个片段都事关“当下”。这个城市或许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却也因此而摆脱掉固有的印象,各种包容性和可能性并存,像一幅四散的拼图,等待你一一发掘并拼凑出自己心中的模样。



唯有登上帝国大厦顶层放眼纽约,才能对这座庞然大物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一座座高楼,如乐高积木般层层堆积,高高低低,密密麻麻,有种不真切的荒谬感。帝国大厦很高,俯瞰之下,宽敞的街道像是交织的缝隙,看不见路上任何的行人。然而正是那些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人们,历经百年建造起这座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



世贸中心一号楼(One World Trade Center)修建于原纽约双子星大楼的遗址之上,是新世贸中心楼群中最高的一幢。大楼下的911纪念馆Ground Zero是纽约人心中一道永远的伤疤。一号楼的设计高度分别象征了美国通过独立宣言的年代,以及原世贸中心北塔的屋顶高度。这座竣工不久的大楼以全新的姿态屹立于曼哈顿,继续彰显着纽约的繁华。



跟随浩浩荡荡的游客队伍搭乘渡轮前往自由女神像所在的小岛,这座巨型的新古典主义雕像是纽约的著名标志之一。1892年到1954年期间,埃利斯岛是美国移民管理局的所在地,来自各国的移民在这里踏上美国领土,接受移民官的盘问和身体检查,他们满怀希冀地望向不远处的自由女神像,从此开始在新大陆的生活。相比于爬上自由女神像,我更喜欢搭乘渡轮在海面上远眺曼哈顿壮观的楼群。



曼哈顿下城区是整个纽约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华尔街、世贸中心和市政厅皆在此处。正在修建的巴特利公园城市(Battery Park City)势必将成为纽约又一个繁华而时尚的社区。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是著名建筑设计师Frank Lloyd Wright的后期作品,外观像是螺旋环绕着的白色纱布带,如此后现代的造型在第五大道上显得尤其突兀。这个设计曾一度备受争议,然而时间永远是解决争议的良方,时至今日,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这个诡异的“灵魂神殿(temple of the spirit)”造型。 



布鲁克林的威廉斯堡(Williamsburg)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曾经是一个有着大量厂房和啤酒作坊的工业区。然而随着哈希德教派犹太人和大批艺术家的迁入,旧厂房和仓库被改造成音乐厅和工作室,威廉斯堡逐渐成为一个最具包容性的、多元化的艺术、娱乐聚集地。这里有着琳琅满目的复古服饰店和跳蚤市场,不远处的贝德福德大道(Bedford Avenue)上酒吧、餐馆和咖啡店林立,艺术节和演唱会也常常在这里举行,难怪纽约的年轻人们喜欢相约此处度过周末时光。



纽约时代广场号称“世界的十字路口”,聚集了一众剧院、宾馆、商店和餐厅。这里一年四季都挤满了慕名前来的人群,五光十色的LED屏幕和霓虹灯彻夜通明,装扮各异的街头艺人四处招揽游客,声色犬马的夜生活令人叹为观止。这大概是纽约最广为人知的一面。


惠特曼笔下的纽约是流动的,往来的人群汇入城市的海洋,如潮汐涨落;伍迪·艾伦的纽约则是分裂而失序的,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割裂了自己的存在,生活里充满荒谬。纽约有着浮华的外表和包容的内在,它充满奇迹,也处处是陷阱。它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趋之若鹜,沉浮在一个又一个美梦成真的幻象之中。


相机:哈苏 hasselblad 500c/m + 尼康 nikon fm2n
胶片:fuji pro 400 + kodak portra 160/400
个人公众号:一个人漫游
微博/Lofter: mokochen

评论
热度(38)
© mokochen·Mucha | Powered by LOFTER
回到顶部 ∧